青原山风景名胜区

汪知府坏风水

天玉山下有一处名胜叫洞壶滴漏,也叫铜鼓滴漏。它的景致是天造地设,在一片低矮的小丘陵中,突兀地有一巨大岩石伏卧在此,岩石高18米,岩壁似撕裂,怪石嶙峋,形似一面破开的圆桶,常年有一条二三米宽的瀑布从崖顶飞流直下,水落入崖底潭中,发出铜鼓之音,有人说铜鼓滴漏得名于此。岩下为潭,直径约有3米,潭下池溪相续,藤蔓缠绵而出,组成古代铜壶滴漏的格局。清代诗人吴云曾到些游览,并题《观天玉山瀑布》一诗赞道:“欲识瀑边路,有声出树间。流难尽白水,洗不了青山。庙破余阴气,岩苍尽老颜。谁人吹一笛?可唤老龙返。”人们把此潭看作是龙窟,景象非同一般。
石岩上有一口水池,好像一位尼姑仰面躺在崖口,头顶山泉,人称“观音枕水”。旁边有一块岩石,长2米,宽1米,似刀劈斧砍,负土而出,上面布满一些黝黑的文字,字体大小不一,排列有序,好似诗文,若隐若现。民间说,这是铜壶滴漏的“百字纪胜岩碑”,岩上有100个字。但是,除了“人”、“名”二字尚可辨认外,其余的字均模糊不清。人口含清泉,喷水上去,石岩上即会显现出来。相传假如有哪个人能把这百字全部读出来,岩前的池水中就会浮起一只金盆作为回报。
天玉原来一直属吉水管辖,古称临江。吉水出人才,被人誉作才子之乡。古人说好地方出奇才,这一点也不假。吉水人能读书,会做官。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民谣就很说明问题。
话说到了明代万的年间,吉水又出了个奇才叫邹元标。邹元标刻苦读书,中进士,当了京官。邹元标立朝端正,得罪了不少朝中小人。这些小人喜欢记仇,要报复邹元标,甚至报复吉水。不久,邹元标罢官回乡,开馆授徒,做了三十多年的教书先生。有一年,京城派了一个朝官来吉安当知府。这个人姓汪,民间只称他汪知府,他在朝廷做官时,因为为人不端,曾经受到过邹元标的指责,遭到了惩处。到吉安做知府了,他认为报复邹元标的机会到了。
这个汪知府也是进士出身,读了很多书,精通风水堪舆。他要报复邹元标,他不能直接去骂邹元标,这时的邹元标已经没有了官位,很安分,只要不犯法,他就惩罚不了邹元标。有时他还以同朝为官去拜访邹元标,好像很尊重的样子。其实,汪知府一直在盘算,怎样才能报复邹元标。一天,终于想到一个不被人识破的毒计。
汪知府知道吉水是才子之乡,风水宝地,他借视察民情为由,经常到吉水各地去看看,实际上是勘察吉水风水的来龙去脉。一天,他来到天玉山的铜壶滴漏这个地方。他仔细地听这里的喷泉发出的声音,一听,天呀,那是天籁之音,还有什么声音可以与它相匹配的呢?这铜壶滴漏上有水池,终年有水流,下有水潭,是一个水流不竭洞岩。铜壶滴漏的声音,汪知府越听越感到美妙和谐,真是人间少有的声音啊,泉水滴落,发出“滴哩吧啦咚”五个音,这种声音是一种大喜大庆之音,难怪吉水历代出人才。
汪知府把看到的山水用图形一比画,原来这个铜壶滴漏是吉水龙脉的龙眼。心想如果把这条龙的眼抠掉,这条龙就成了一条瞎龙。想到这里,汪知府发出十分得意的冷笑声。
汪知府恶向胆边生,他对随从人员说:“这泉水声音太难听了,还是什么铜壶滴漏,有碍吉水文风,我来给他修正修正。”他吩咐人用铁锉把铜壶滴漏自然分层崖石凿掉了一些,泉水的声音马上就变成了“沙沙沙沙沙”的五个相同的音节,这种声音听上去就像算命先生手摇的“明钱梭”发出的声音一模一样。
从此,吉水的算命先生就多了起来,读书的人比以前少多了。吉水民间一提到汪知府这个人,个个都痛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