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书院
阳明书院亦称九邑会馆、青原会馆。明正德五年(1510年)余姚王守仁任庐陵知县,在此开坛讲学,从学者甚众。直至嘉靖六年(1527年),王守仁以吉安为中心,往返于吉安、赣州、抚州等地讲学,吉郡名儒邹守益、罗顺钦、聂豹、欧阳德等人交往密切,于每年春、秋两季在青原山讲会,倡良知之学,八方学者聚集青原,成为当时全国讲会中心之一,被誉为“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从而奠定了“江右王学”基础。
明万历年间,吉安九县学者首先在净居寺北侧设置会馆,阳明理学空前兴盛。由于讲学规模大,影响净居寺正常佛事活动,由邹元标、郭子章等人倡议,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将讲学之所迁移至翠屏山之阳,待月桥旁时称青原会馆。会馆年久失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鹿春如倡建阳明书院于今地。光绪年间废除科举,书院停课。1938年秋至1944年冬,阳明书院曾为国立第十三中高中部校址,后为第36后方医院,建国后为青原山康复医院,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明书院座东北朝西南,占地12亩,建筑面积2600平米。分南北两院,中轴线上为门斗、传心堂、五贤祠、魁星阁,前后三进;南院为教工楼、号房、庖湢;北院为核室。
门斗是指大门。传心堂是指先哲讲学的地方。五贤祠是指王学后人举办重要祭祀的建筑,日常供生徒祭吊及春秋两会主讲的地方,五贤是指王守仁、邹守益、罗洪先、聂豹、欧阳德。号房是指考棚,考试的地方。庖湢是厨房和卫生间。核室,一楼为教室、二楼为藏书的地方。阳明书院正面的两幅字“东南邹鲁”“西江杏坛”是当时为全国讲会中心之一的荣誉。邹、鲁是孔子、孟子家乡的雅称,泛指有文化的地方。东南是指阳明书院所在地。杏坛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是指教书育人的地方。西江,指江西。五贤祠二楼的魁星阁。象征着当地文化昌盛,传说魁星降临赐福,让庐陵文运昌盛。魁星是指北斗星中的前四星,主管文运功名禄位。“江右王学”,江右是指江西的别称,等同西江,王学发展有四个区域,浙江的绍兴、江西的吉安、广州的潮州、江苏的泰州,最成熟,最核心的地方在江西吉安。讲学是指对精英讲课,讲会是针对普通的民众。
阳明书院是江西著名的书院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理学讲坛,与鹭洲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