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山风景名胜区

长生道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清代初年,青原山寺庙有个道人叫长生,它不是一个人,是一头猪,却实实在在的在寺庙中做了六七年的道人,成为寺庙中的成员。这件事在《吉安府志》、《青原志略》中都有记载。
话说顺治八年(1651),河北遵化人李兴元来吉安做知府。李兴元是贡士出身。按清代制度,会试考中的人叫贡士,殿试合格的人赐出身为进士。但习惯上,只要是会试中式的都称进士。但正式文字里却不能随便称呼。《吉安府志》中就说李兴元是贡士。
早在李兴元来吉安前的三年,即顺治五年,吉安一带农民起义攻破了吉安城,城内的街道、主要建筑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李兴元上任后,立即抚恤疮痍,营缮府衙,修造学宫,重建白鹭洲书院,可谓百废待兴,两三年后,吉安城恢复了生机。
古代的县也好府也好,凡每月初一,地方行政最高长官要去城隍庙祭告,希望神明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康泰,风调雨顺。这个活动叫告朔。吉安城的城隍庙在城南。李知府照例少不了去城隍庙告朔。
某月的初一清早,李知府徒步去城南城隍庙告朔。说清早,还是指天色麻麻亮,能见度很低。走到半路上,李知府发现有一头百多斤重的猪跟在自己的后面。自己停步,猪也犹豫地停下来。自己走,猪也快步地跟上来。因为天色不太明亮,李知府也就没有把猪跟着自己走放在心上。又走了一段路,天色稍明亮些。李知府回头再看看,那头猪还是离自己不远地跟着,猪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手中握住一把铁捞钩,李知府一看,那是一个屠夫。
将要过后河的桥时,李知府在桥头上停下来。猪走了上来,用嘴衔着李知府的衣边,两眼看着李太守,嘴里嗬嗬嗬地叫个不停,一副十分哀怜的样子。这时,屠夫也来到李知府眼前,屠夫不认识眼前这个人是谁,也就不太理会,只是嘴里骂骂咧咧说:“该死的东西,你跑呀?”
这头猪拖住李知府不松口。屠夫说:“你这位大哥,请让一让,我要把这头猪拉回去宰了。”知府问:“师傅,这猪是你家的吗?”屠夫说不是,是人家请他杀猪,放开猪栏后,这猪冲了出来,我一个人一路追过来,猪容易跑累,我就可以宰了它。。
李太守看见猪实在可怜,起了怜悯之情。与屠夫商量,问这猪能值多少钱?屠夫说了一个价。知府说,我现在给你银两,算我买了这头猪,还省了许多麻烦。屠夫一看这人出了个高价钱,就同意了,接过知府的银两就回城内了。
开始,李知府花钱主要是看见猪拖住自己的衣袍,想让它多活几天。屠夫走了,他也不管这猪了,自己还是往城隍庙去。到了庙前,这头猪也跟了过来。李知府进庙里祷告祭拜,前前后后费了一些时间。出庙门前,心想这头猪估计跑掉了吧。跨出庙门,这头猪竟然在庙门口恭候他。
李知府觉得今天早上的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活了几十年,从没有见过有这么通人性的猪。心想,干脆好事做到底,把这头猪送到青原山净居寺去放生。
当时净居寺的方丈是个叫笑峰大然的禅师。大然(1589-1670)是江苏丹徒人。俗姓倪,名嘉庆。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曾做过朝官。受小人攻击,被陷害入狱。出狱后,不入仕途,出家做和尚。来到青原山,为净居寺住持,大然师见李知府送来的猪模样样可爱,给它取了名字,叫长生,法号道人。
长生成了净居寺的一员,表现好,通人性。和尚念经,它跟着嗬嗬嗬地发出声来,和尚念完经,它也不出声。香客来烧香拜佛,它也跟着不停地点头。方丈云板一响,它准时来到石槽就食,在庙里不乱动,很守规矩。
清初时,净居寺大雄宝殿有两件宋代传下来的陶瓷,是吉州窑舒翁、舒娇父女俩的作品。一只大茶壶,白地加釉,五彩斑斓。注入茶水,供往来香客和尚饮用。茶水在壶中数月不变味,被誉为“神壶茶水”。还有一只大瓷盆,供放在上殿。盆中画的是水塘,水中有金印鱼,鱼额正方如金,落款舒娇。这两件珍宝,直到太平天国之前还在寺庙里。当时大然师怕长生碰坏两件宝物,不准它去宝殿,长生听话,从不去宝殿。
李知府喜欢游赏山水,经常来青原山。李知府并没有去净居寺,长生好像先知先觉,从寺中跑出来见李知府。有一次李知府游翠屏山,官轿一到,长生就在翠屏山下迎候,还不停地向李知府点头致谢。
过了两年,大然师离开了青原山,来了一位新方丈,叫药地禅师。药地禅师俗名叫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年少时曾参加复社组织,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崇祯年间考上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官。清兵南下广东,方以智认为大明政权已去,削发为僧,来到青原山,在青原山净居寺十多年。可以说,净居寺在明代不太发展,到了明末清初时,来了几个大师级的人物,净居寺道场才得到了空前的推动和发展,一直影响到清代的中后期。
一天早上,长生道人在寺庙中大吼一声后就死了。这种死,谁也没见过,没有病,没有伤,吼的这一声气势如虹,说死就死。寺庙的住持药地禅师为长生道人立了个塔,将长生葬在塔下,塔名叫“豕道人塔”。药地禅师为此还特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长生道人的传奇经历,当时在佛教界曾名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