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建设旅游强省的优势及路径思考
旅游业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和全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深化战略目标、发展定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客观分析江西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后,作出一个重要判断:旅游是江西省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省长鹿心社也明确指出:要解决好旅游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促进江西省旅游产业大发展。应当看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打造,江西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并且完全具备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生态环境全国一流。江西山明水秀,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旅游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景区享誉世界。森林覆盖率63.1%;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天然湖泊400多个;瀑泉众多,名贯古今,在唐代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二十名泉”中,江西就拥有五处,目前可供开发的名泉、温泉达百余处。江西湿地面积达365.1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87%,其中绝大部分是天然湿地,全国少有。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其次,历史文化厚重悠久。江西自古号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江西既是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又是其他一些道教教派的衍生地,拥有道教5小洞天12福地,玉笥山、閤皂山、龙虎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既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基地,又是禅宗诸多宗系的发源地。陶瓷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青铜文化、书院文化、傩文化、古村文化等传统文化都具有世界影响,全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8项,这些是江西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
第三,交通体系日趋完备。全省正在构建包括高速公路、高铁、空港、水运等在内的综合旅游大交通体系。全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架骨全面建成,预计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昌吉赣客专、武九客专、赣深客专等7个重点铁路项目正加快进行前期工作,近期有望构建南昌到上海3个小时、到北京5个小时的快捷铁路通道。航空方面,全省有6个机场通航,上饶三清山机场预计2015年建成通航,并将在现有“一干七支”基础上,增加建设新余、鹰潭、萍乡、瑞金、龙南、南丰、修水等小型通勤机场。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使江西得以快速对接融入港澳台和长珠闽地区。
第四,产业发展势头正劲。旅游品牌唱响全国。“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推广获选2011年全国十大广告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博动江西·风景独好”活动荣登2012年3月“中国品牌大事记”榜首,活动传播量(次)覆盖达十多亿人次;2013年“show美江西·风景独好”全球海选旅游体验师活动再获中国广告长城奖金奖,“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主要指标增长强劲,今年截至9月,旅游总收入1399.75亿元,同比增长25.66%;旅游接待总人数1.96亿人次,同比增长21.50%。全省共建成A级旅游景区150处,其中5A级6处。2011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综合收入排名,庐山、井冈山、三清山位居前10位。旅游企业渐成规模。全省共有五星级饭店10家、四星级饭店90家、三星级饭店242家;旅行社总数达752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1家;执证导游2.3万人。
近日,省委、省政府新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将旅游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跨越发展,真正把江西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天的江西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江西由旅游大省加快转变为旅游强省,关键要实现“四个更强”。
一是产业规模更强。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幅提高综合收入,全国排名前移,竞争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17年,旅游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十强,成为我省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一核三片五城十县百区”旅游目的地体系:把南昌建设成为江西旅游的核心集散地和旅游名城;将环鄱阳湖、赣中南、赣西三大旅游板块打造成重要旅游经济区;将景德镇打造为国际旅游名城,将九江、上饶打造为江西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旅游强市,将赣州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将鹰潭打造为全国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10个以上旅游强县,打造100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构建“三线八圈”旅游线路框架体系:以环鄱阳湖五彩精华、赣中南红色经典、赣西绿色精粹3条精品旅游线和以南昌等为中心的8个旅游圈。
二是综合效益更强。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促进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放开发推进、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区域一体化、旅游经营市场化、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购、娱等元素,吸引全社会加大旅游投入。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水上旅游、低空飞行旅游和医疗养生旅游等产品,开发一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体验项目,努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不断刺激和扩大旅游消费,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到2017年,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比2012年翻一番。
三是品牌影响更强。把“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整体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全省各级各类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出台旅游市场营销激励政策,全面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在周边省会城市、全国重点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港澳台、东北亚、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加强景区品牌建设,将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古窑等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经典旅游景区;瑞金、武功山、大觉山、三百山、高岭-瑶里、龟峰、共青城、庐山西海、仙女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星子温泉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灵山、南矶山湿地、梅岭、樟树、青原山、大茅山、三爪仑、江西武夷山、军峰山、九连山、丫山、陡水湖等打造成为有区域影响的特色旅游景区。到2017年,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成1处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是发展活力更强。旅游综合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参与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更加顺畅,省旅游集团公司加快组建,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深化。旅游发展规划更加科学,旅游产业布局更为合理,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对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重点推进4A级以上山岳型景区的“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本配套建设,着力构筑以网络为平台的方便快捷高效旅游畅通渠道。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投融资机制创新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旅游设施、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标准化体系加快建立和推广,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企业)建设取得成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实现赣东北、昌九、赣西、原中央苏区等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江西旅游新的强劲的增长点。
当前正是江西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岁不我与,时不我待,任务繁重,前景美好。坚信“江西风景独好”的旅游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响亮,江西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客观分析江西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后,作出一个重要判断:旅游是江西省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省长鹿心社也明确指出:要解决好旅游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促进江西省旅游产业大发展。应当看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打造,江西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并且完全具备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生态环境全国一流。江西山明水秀,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旅游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景区享誉世界。森林覆盖率63.1%;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天然湖泊400多个;瀑泉众多,名贯古今,在唐代茶圣陆羽评定的“天下二十名泉”中,江西就拥有五处,目前可供开发的名泉、温泉达百余处。江西湿地面积达365.1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87%,其中绝大部分是天然湿地,全国少有。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其次,历史文化厚重悠久。江西自古号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江西既是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又是其他一些道教教派的衍生地,拥有道教5小洞天12福地,玉笥山、閤皂山、龙虎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既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基地,又是禅宗诸多宗系的发源地。陶瓷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青铜文化、书院文化、傩文化、古村文化等传统文化都具有世界影响,全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8项,这些是江西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
第三,交通体系日趋完备。全省正在构建包括高速公路、高铁、空港、水运等在内的综合旅游大交通体系。全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架骨全面建成,预计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昌吉赣客专、武九客专、赣深客专等7个重点铁路项目正加快进行前期工作,近期有望构建南昌到上海3个小时、到北京5个小时的快捷铁路通道。航空方面,全省有6个机场通航,上饶三清山机场预计2015年建成通航,并将在现有“一干七支”基础上,增加建设新余、鹰潭、萍乡、瑞金、龙南、南丰、修水等小型通勤机场。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使江西得以快速对接融入港澳台和长珠闽地区。
第四,产业发展势头正劲。旅游品牌唱响全国。“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推广获选2011年全国十大广告营销传播经典案例;“博动江西·风景独好”活动荣登2012年3月“中国品牌大事记”榜首,活动传播量(次)覆盖达十多亿人次;2013年“show美江西·风景独好”全球海选旅游体验师活动再获中国广告长城奖金奖,“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主要指标增长强劲,今年截至9月,旅游总收入1399.75亿元,同比增长25.66%;旅游接待总人数1.96亿人次,同比增长21.50%。全省共建成A级旅游景区150处,其中5A级6处。2011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综合收入排名,庐山、井冈山、三清山位居前10位。旅游企业渐成规模。全省共有五星级饭店10家、四星级饭店90家、三星级饭店242家;旅行社总数达752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1家;执证导游2.3万人。
近日,省委、省政府新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将旅游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跨越发展,真正把江西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天的江西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江西由旅游大省加快转变为旅游强省,关键要实现“四个更强”。
一是产业规模更强。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幅提高综合收入,全国排名前移,竞争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17年,旅游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十强,成为我省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一核三片五城十县百区”旅游目的地体系:把南昌建设成为江西旅游的核心集散地和旅游名城;将环鄱阳湖、赣中南、赣西三大旅游板块打造成重要旅游经济区;将景德镇打造为国际旅游名城,将九江、上饶打造为江西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旅游强市,将赣州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将鹰潭打造为全国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10个以上旅游强县,打造100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构建“三线八圈”旅游线路框架体系:以环鄱阳湖五彩精华、赣中南红色经典、赣西绿色精粹3条精品旅游线和以南昌等为中心的8个旅游圈。
二是综合效益更强。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促进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放开发推进、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区域一体化、旅游经营市场化、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购、娱等元素,吸引全社会加大旅游投入。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水上旅游、低空飞行旅游和医疗养生旅游等产品,开发一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体验项目,努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不断刺激和扩大旅游消费,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力争到2017年,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比2012年翻一番。
三是品牌影响更强。把“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整体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全省各级各类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出台旅游市场营销激励政策,全面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在周边省会城市、全国重点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以及港澳台、东北亚、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加强景区品牌建设,将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古窑等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经典旅游景区;瑞金、武功山、大觉山、三百山、高岭-瑶里、龟峰、共青城、庐山西海、仙女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星子温泉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区;灵山、南矶山湿地、梅岭、樟树、青原山、大茅山、三爪仑、江西武夷山、军峰山、九连山、丫山、陡水湖等打造成为有区域影响的特色旅游景区。到2017年,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成1处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是发展活力更强。旅游综合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参与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更加顺畅,省旅游集团公司加快组建,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深化。旅游发展规划更加科学,旅游产业布局更为合理,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对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重点推进4A级以上山岳型景区的“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本配套建设,着力构筑以网络为平台的方便快捷高效旅游畅通渠道。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投融资机制创新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旅游设施、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标准化体系加快建立和推广,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企业)建设取得成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实现赣东北、昌九、赣西、原中央苏区等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江西旅游新的强劲的增长点。
当前正是江西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岁不我与,时不我待,任务繁重,前景美好。坚信“江西风景独好”的旅游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响亮,江西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